English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新中国

1999-09-1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邢宇皓 我有话说

50年前,一个神圣的日子,历经百年苦难的中华大地获得了重生。当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人们看到了一个旧时代的终结、新生活的开始。

50年后的今天,在一个同样神圣的日子里,共和国即将迎来50华诞。“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当嘹亮的国歌声再度回响在天安门广场,展现在全世界面前的是,经过50年磨砺,一个日益强大、更加成熟、对新世纪充满自信的人民中国。

短短50年,中华民族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的飞跃。回首新中国成长的岁月,每一个前进的脚印,都会留下一段难忘的故事。在国庆盛典即将到来的时刻,全国出版界推出大量精品图书,为共和国50岁生日送上一份真诚的祝福。

共和国不会忘记

有人说,20世纪是需要伟人,而且出现了伟人的时代。对于新中国而言,更是如此。他们为新中国成立和建设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巨大牺牲,铭记在共和国的丰碑上、人民群众的记忆中。正因为如此,共和国领袖一直是出版界关注的热点,而在举国欢庆的时刻,他们自然更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由文物出版社推出的《开国大典》,用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记录下了“开国大典”前后的历史事件,读者仿佛重又回到了半个世纪前那个令人激动的年代,感受到共和国初生时强有力的脉搏。而中央文献出版社的《开国元勋》、岭南美术出版社的《丰碑:20世纪中国三伟人图册》、海燕出版社的《开国元勋的故事丛书》,更是直接将镜头对准了共和国的领袖们。在50周年大庆的欢呼声中,重温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经历的战争岁月、体会共和国创业之初的艰辛,会更有一份感慨。

同样,为新中国创立和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英杰、模范,也永远不会被人遗忘,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生命的礼赞———共和国英魂》、花城出版社的《共和国英雄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为了共和国:中华百名英雄模范人物故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各民族英杰》正是记录下了这样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身影,也许此时,你才能更深地体会出那句“人民万岁”所包含的分量。

国史丛书纷纷亮相

发展之路备受关注

50华诞,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对一个人来说,因为积累了丰富的生活阅历,会对过去和未来有更加成熟的认识。而对于新中国而言,在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变化最快的50年之后,站在世纪交接的门槛上,能否对过去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前途命运。也许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带有“国史”性质的图书,在此时登台亮相。

其中,上海人民出版社和湖北教育出版社分别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图集》、《新中国50年》两本大型画册,它们以翔实的历史图片记录了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创业、探索前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程,生动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的发展风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的《世纪的辉煌: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全录》更是文字和图片互为补充,将共和国50年的历史按月加以记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的形式,写下了这段不平凡的历史岁月。

与此同时,一些出版社还利用自身优势,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国统计出版社以各种表格、统计数字作为其《新中国50年》的主要组成部分,颇具说服力;从中国档案出版社整理出的《共和国50年珍贵档案》中,人们不难勾勒出新中国发展的轨迹;以青少年为对象的河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东方醒狮:共和国第一丛书》,则选取了共和国的每个“第一次”,让孩子们追寻祖国前进的足迹。

此外,各类专题史料的整理也在积极地运作,诸如中共党史出版社的《中国共产党执政50年》、华文出版社的《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人民出版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文化史》、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中国现代戏史》、山东教育出版社的《新中国体育5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中国出版50年》和《中国美术50年》等等。而世界知识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新中国外交50年》和紫禁城出版社的《国礼:国际友谊博物馆藏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礼品精华》,分别从两个视角展示了新中国打破帝国主义封锁、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另外一些图书则着重对新时期以来我国选择的发展之路加以总结和展望,如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三代领导核心的强国之路》、宁夏人民出版社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建设》和江苏人民出版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丛书》等,反映了新时期的特色。

科技教育国脉所系

今天,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科技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柱石,几乎所有领域的进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与配合。

然而,在1949年以前,旧中国科研机构只有40多个,全国科技人员不到1000人,新兴学科一片空白,仰仗先进科学技术支持而叫嚣隳突于中华大地的西方列强带给旧中国的只有屈辱的历史。

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50年代“向科学进军”的誓言;到1978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提出,到“科教兴国”战略的构建,直至“创新科技”的备受关注,在几代领导人的关心下,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突飞猛进,科技队伍不断扩大,科技机构遍布全国,在许多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科技事业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引起举国欢呼,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引发人们对数学奇境的好奇,“长征”火箭腾空而起、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大亚湾核电站投入使用、“银河—Ⅲ”百亿次计算机研制成功……广西科技出版社用《共和国科技事业50年》记下了一幕幕中国科技史上“最美”的瞬间。

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作为“科教兴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育的发展时刻牵动着人们的心。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50年》,反映了新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起步,逐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而浙江人民出版社则从《希望工程与中国公益事业研究丛书》入手,探讨了由教育引出的社会发展更深层次的问题。

共和国的“剑”与“盾”

共和国50年的历史,同时也是人民军队功绩卓著的历史。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在全力捍卫国家统一的誓师会上,在大震刚过的瓦砾堆旁,在恶浪翻涌的洪水中,哪里是最需要的地方,哪里就会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

今天的人民解放军已经告别了“小米加步枪”的时代,完成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立足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略性转变,走上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随着一大批高新技术成果运用于装备建设,一大批新型武器装备完成研制并交付部队,海军武器装备初步形成了海上机动作战、基地防御作战和海基自卫反击作战的装备体系,海上机动编队开始具备立体反潜和超视距反舰能力;空军武器装备基本形成歼击机、对地攻击飞机、运输机和多种支援保障飞机相配套的装备体系,构成了高中低空、远中近程相结合的防空火力配系和与国土防空相适应的对空情报网;战略导弹部队武器装备初步形成了固体与液体并存,核导弹与常规导弹兼有,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配套的武器系列;陆军的武器装备在火力压制、装甲突击、野战防空、机动作战及支援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电子信息装备的数字化、综合化、一体化、保密和抗干扰能力有所提高。共和国之剑随时准备打击敌人,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的完整。

不仅如此,人民军队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后盾。近年来,军队调整了国防科技工业,建成民品生产线470多条,遍及20多个行业和领域,解决国家急需的科研攻关项目上百个,数万项科研成果转为民用,并且为地方培养了数百万名军地两用人才。以军事科学出版社的《共和国军队50年光辉历程》和国防大学出版社的《人民军队建设祖国纪实丛书》为代表的图书,真切地反映了人民军队50年来为祖国作出的巨大贡献。

腾飞的经济巨龙

新中国建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GDP平均每年增长率达10%左右,提前实现了本世纪末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外经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开始在中华大地出现。从供应短缺,到商品的极大丰富,共和国经济的发展悄然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新中国经济如何能发生如此重大的转变,在江苏人民出版社的《中国经济50年》、经济科学出版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的《中国财政50年》和山西经济出版社的《新中国工业经济史》中,人们自会寻找到答案。

各民族共创祖国辉煌

以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社会风情、发展建设为内容的图书大量推出,是今年国庆献礼书的又一特色。云南人民出版社的《民族凝聚与认同之魂:中华民族精神》、甘肃文化出版社的《各民族共创中华丛书》,从各民族携手同心共创中华民族辉煌的角度,谱写了民族团结的赞歌。而广西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图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中国民族区域自治50年》、远方出版社的《蒙古族经济发展史》、新疆美术出版社的《新疆和平解放:庆祝新疆和平解放50年》、新疆人民出版社的《最美还是我们新疆丛书》、西藏人民出版社、大象出版社联合推出的《西藏唐卡大全》和云南大学出版社的《云南少数民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等图书,则展示了各少数民族地区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用各自日新月异的发展事实,反映出祖国50年来的伟大变化。

其实,我们根本就无法将出版界为国庆献上的这份礼物一一细述,因为其内容之广博、种类之繁多,远远不是三言两语所能包容的。而“献礼书”本身,也不仅仅只是表达了人们对新中国的热爱,其中蕴含的50年历史积淀,更是弥足珍贵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